深化改革,创新就业工作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05-09浏览次数:978

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关于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积极构建政校企三级合作平台,通过教学改革,多层次立体化就业创业教育,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有效推进了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2011年我院毕业生3132,年终就业率98.43%2012年,毕业生3293人,截止20124月底,实现就业2799人,就业率85%学院连续三年获得“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1年获得了“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称号。

一、突出就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学院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台了《关于加强招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机电、计算机等专业,增开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增加了汽车电子等16个专业的招生人数,减少11个专业的招生人数,使专业结构更趋合理。为了解和掌握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院领导坚持每年到上海、浙江、安徽、江苏等地进行就业市场调研,深入企业了解用人单位对我院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与建议,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突出了专业适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使毕业生成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人才。

(二)强化一书多证培养,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我院积极推行职业资格制度,将多证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将技能证书与课程考核挂钩,保证了“一书多证”培养要求的落实。学院依托技能鉴定站、汽车驾驶培训基地等平台开设了电子商务师等25个类别的技能培训与鉴定,年培训人数6000余人次,毕业生人均获得2个以上技能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取得率达到95%,大大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

(三)以质量工程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院积极深化实训改革,建立了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先后与双环电子、鲁班软件和精菱机械等合作共建了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26个。今年3-5月,就有200名学生到美的、国晶等实训基地进行了为期40天的生产实训,让学生“在学中练,做中学,精教实练,学做合一”。通过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扩大了与用人单位的横向联系,为学生的专业训练和才能展示提供实践机会和舞台,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岗位技能。

(四)采用1.5+1.5双主体”等多种教学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建设。近年,学院继续加大合作培养工作力度,走规模加内涵道路。在规模上,各系院分别建立了1-2个订单班,开办了广达班日月班永红班8个订单班,订单人数达600人。内涵建设上,积极开展双主体教学。“科大讯飞班”依托科大讯飞一线的研发力量,采取“1.5+1.5主体”模式进行教学实习,前1.5年在学院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后1.5年在科大讯飞学习,将专业课程实践环节放到实训过程中,由企业参与训练,最后让学生在企业氛围中,用企业实战项目完成综合训练,完成将学生蜕变成职业人的过程。科大讯飞班先后培养出了上海SAGE公司项目总监宛翔宇、科大讯飞软件与系统高级研发工程师王大年等一批优秀工程师,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二、构建“政校企”三级合作特色办学模式,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年来,我院不断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充分整合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资源,建立了“学院主体、政府主导、行企参与”的“政校企”三级合作办学模式。2003年,学院与原省信息产业厅以及部分企业合作,架起了沟通政校企三方的立交桥20115月,与郎溪县政府及相关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201110月,学院与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教育厅、蚌埠市政府、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签订四方共建学院战略合作协议,并先后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蚌埠日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46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政校企合作平台重点加强学院专业建设、培训与研发中心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建立校企合作联盟。目前,共建工作建设在实训培训、校企合作联盟、太阳能研发中心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建立了拥有50家单位的校企合作联盟,建立了玻璃设计院实训基地等20个校外实训基地与42家就业基地,基地每年为毕业生提供3000多个实训、实习与就业机会。由于针对性强,学院专业设置更为合理,教学更为符合社会需求,毕业生技能不断增强,就业质量明显提高。与2010年相比,毕业生专业对口率提高了31%,平均薪资提高了29%,一年内升职比例达到了87%。政校企合作办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也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学院被蚌埠市定为千亿电子信息产业园人才培养基地。

三、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创业教育培训模式,提升创业能力

2009年,学院制定了《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方案》,确立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创业教育与学生社团建设相结合、学校与政府企业相结合、学生创业与科研成果转化相结合”的多层次、立体化创业教育模式。2011年,学院与团市委合作,成功举办3SYB培训班,受训学生532人;与科大讯飞、鲁班合作成功开展了的软件设计、创新团队建设等创业与技能拓展训练3期,培训人数325人。201110月,学院成为安徽省创业培训定点机构,当年开展创业意识培训9期,培训学生1207人。经过培训,贾雨、姬晓伟等20名学生先后开始创业,成功创办了上海沪谯电器有限公司、上海博助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等企业18家,带动就业86人。

四、自建与共建结合,多渠道建立创业孵化基地

2009年学院出台了《关于创业科技园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了自建与共建相结合的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思路。2009年,我院与蚌埠高新区管委会、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合作,共建了大学科技园蚌埠基地。2010年,我院与蚌埠电信共同搭建了创业平台。在合建的基础上,2010年学院投入30万元,自建创业孵化基地。近年,创业基地共吸纳学生530人参与创业实践,成功孵化成立天柱新能源、同诚软件等5家企业,带动就业43人。学院创业教育做法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肯定,曾多次被媒体报道。

五、加大就业指导与服务力度,提高就业工作实效性

(一)加强师资建设,积极开展就业创业课程研究。学院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师资建设,仅201010月至20123月就选派14人次参加国家及省厅组织的师资培训。学院已经逐步建成了符合学院专业特点的就业创业课程体系:第一学期开设必修课《职业规划》,18课时;第二学期开设选修课《职业道德》;第三学期开展选修课《创业教育》教育;第四学期开设必修课《就业指导》,18课时;第五、六学期顶岗实习。完善的课程体系为毕业生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二)优化服务理念,提高就业服务质量

2011年,学院开展了优质就业服务年活动,利用网络、广播等媒体,宣传政策,引导学生接受服务;全面掌握毕业生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全程帮扶;走访企业60余家,争取优质就业岗位;改版学院网站,搭建“543网络服务平台:通过网站、电话、QQ、宿舍屏幕、广播五个媒介发布信息,通过信息发布平台、职业规划咨询平台、网络远程面试平台、毕业生跟踪调查系统和就业单位调查系统四个平台提升服务机能,通过大型招聘会、专场招聘、远程面试拓展市场。服务年期间共发布就业信息309条,组织现场招聘105场,远程面试12场,提供就业岗位7000个。

(三)重视毕业生离校教育,毕业生离校文明有序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教育和文明离校工作,各部门人员在毕业离校期间,深入到毕业生宿舍,广泛谈心疏导,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同时,采取集中办公等形式,方便毕业生办理离校手续。各系通过举行毕业典礼、主题班会等活动,表达对毕业生美好祝愿,激发毕业生的爱校之情。通过多方努力,确保了我院毕业生安全、文明和有序离校。

六、坚持“毕业后三年跟踪服务”,巩固双困帮扶效果

在全面开展就业指导课的基础上,学院建立了分类与分阶段相结合的指导体系,针对专业人群、毕业前与毕业后人群、就业困难人群开展分类帮扶。对所有毕业生施行分阶段指导,毕业后三年跟踪服务(毕业一年全程服务、毕业二年指导服务、毕业三年跟踪调查)。双困人群是分类指导的重点对象,多年来,学院提出的“毕业后三年服务”活动有力促进了双困生就业。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