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王扬南
信息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年第1期
本文是王扬南2016 年12 月2 日在广州召开的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经验交流活动上的主旨讲话要点。
自从教育部在2014 年12月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做出专门部署以来,该项工作稳步推进。我们遴选确定了首批试点单位,备案审核了任务书,到现在已进入攻坚克难的“施工高峰期”。广东省在现代学徒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一批成果。进一步总结广东和其他地方的试点经验,展示成果、交流经验、凝聚共识,对于推进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是有着积极的意义的。
一、现代学徒制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学徒制历史上曾长期作为发达国家提升员工技能的重要途径,在我国也有长期的实践和探索。20世纪50年代我们国家就有“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的构想和实践。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现代学徒制在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制度,而且运行良好。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等国在实践中发现学徒制对提高青年就业能力和企业生产率效果明显,并着手对传统的学徒制进行调整和提升。经过多国实践,现代学徒制正在全球范围内焕发出越来越强的生命力。重视并花大力气推进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就是因为现代学徒制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切实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切实提升企业发展质量,促进校企良性互动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现代学徒制是职教发达国家的共同选择
现代学徒制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进行岗位技能训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当前国际公认的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和主导模式。在德国,企业高度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500 人以上的大企业学徒制参与率高达91%。在英国,现代学徒制成为实施国家技能战略的重要途径,并提出要让学徒制学习成为16 岁以上青年的主流选择。欧盟中等教育层次共有学徒370 万人,另有570万学生参加了企业培训。世界其他国家如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也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实践,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经费保障体系。
(二)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
中央领导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相关的批示和指示当中,多数集中在校企合作领域。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充分展示了在专业层面坚持工学结合、在学校层面深化校企合作、在产业层面推进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符合学校和企业的根本利益,彰显职业教育的根本特征。特别是在当前国家层面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更是成了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的一种形式,成为解决制约职业教育发展诸多问题,如实习实训条件不足、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强、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等的关键。重视和推动现代学徒制,有利于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少走弯路,试点工作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强调体制机制突破,突出与企业发展需求的契合,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三)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的有效载体
现代学徒制强调从职业的角度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坚持教育与企业生产相结合,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强化知行合一,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将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充分发挥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对职业精神养成的独特作用,推进优秀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将生态环保、绿色节能、循环经济等先进理念融入教育过程,更加有利于促进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有机融合,有利于培育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久久为功、探索创新的工匠精神,为打造更多的“大国工匠”夯实基础。
二、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2015 年,教育部遴选确定了165 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其中,试点地区17 个,试点企业8 家,试点院校127 所(其中,高职100 所,中职27校),试点行业协会13 个;共计参与企业1 878 家,院校370 所,试点专业535 个,涉及学生36 228人;各试点共承诺投入资金5.9 亿元。在初步实践的基础上,2016 年我部组织专家对试点单位的任务书进行了审核,最终163 家通过审核备案,1家试点单位的任务书未通过审核,1 家单位主动申请放弃试点,这将使得试点工作的预期效果更有保障。目前,审核通过的任务书已在教育部网站公布。
(一)试点工作主要特点
1.工作部署次第推开
2014 年2 月26 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做出具体要求,标志现代学徒制已经成为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战略。2014 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对以职业院校为主导开展的学徒制进行部署,明确了试点目标、内容、范围及工作安排。2015 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对以企业为主导开展的学徒制进行了安排。发改委、教育部、人社部联合国家开发银行印发了《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改革试点方案》,核心内容也是校企合作育人。
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广东、四川、云南、吉林、安徽、山东等6个省份印发了实施意见,浙江、江苏、福建、湖北等4 个省教育厅下发了试点通知,吉林市、辽源市、无锡市、杭州市、嘉兴市、湖州市、荆州市、长沙市、湘潭市、佛山市、中山市、柳州市、成都市、咸阳市、青岛市等15 个试点地区,联合发改、财政、国资、人社等部门,从紧密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出发,联合下发关于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完成了省级、地市级的方案设计和布局。
2.多路推进产教融合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校企积极开展合作招生、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有效推进了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一是校企联合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完善“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的招生招工制度,规范了职业院校招生录取行为和企业用工程序,促进了学生就业。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制定《招生招工一体化管理办法(试行)》,校企共同研制、实施招生招工方案,与合作企业签订《现代学徒制招生(招工)协议》,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二是进一步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加大人力、财力、设备、场地等的投入,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如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与五征集团联合成立“五征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奥珀家具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温州家具学院”等以现代学徒制培养为主的二级学院。三是校企共同落实人才培养过程,人才培养方案由校企联合制定,教学过程由教师和师傅“双导师”共同承担,学生考核由校企共同完成。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共同推进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任务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同时加大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的力度。四是实现了校企合作发展,为企业的持续创新发展提供了技术技能人才支持,为学校人才培养能力提升提供了新的途径。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对接“中国制造2025”战略,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促进工匠精神和技术技艺的代际传承,加快人才资源向人力资本和技能积累转化。
3.校企共赢开始显现
校企共赢是现代学徒制持续推进和发展内生动力。现代学徒制试点以来,有的地方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招工难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缺乏难题得以出现转机,企业对人才的选、育、用、留问题开始出现缓和,现代学徒制开展最终目的,一是服务学生,二是服务企业,真正帮助企业解决问题。通过工学交替、岗位成才的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和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保障,促进了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学习场所与工作场所、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的全方位融合,促进了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提升。例如,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亚洲时代、美术瓷厂联合实施现代学徒制过程中,企业为学生提供国家、省陶艺大师团队和真实生产工艺的学习平台,助力师生在全国大赛获奖;学校为企业改善生产工艺,使用3D 打印技术创新传统陶瓷造型,吸引美、瑞、法、俄等国同行前来创作交流。
4.规范标准逐步建立
试点单位积极建设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材。包括课程标准、岗位标准、企业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紧扣现代学徒制特点,采取灵活、适宜的教学管理方式,实施模块教学,依据岗位需要开发学习模块;制定学徒学业合格标准、刚柔相济的学徒制教学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标准的研制。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由学校与企业、职教专家及行业专家、师傅共同制定学生评价标准,把企业岗位任务考核标准的重要指标化为学徒学业考核指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以英国NOS 标准及QCF 框架为基础,引入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制定岗位实习考核标准。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携手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制订企业教学标准、学校教学标准、师傅聘用标准、师傅考核标准、学徒出师标准等,确保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清远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医学美容产教研联盟等平台,校企共同研制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校企双导师标准、合作企业准入标准,并被确定为广东省的通用标准。
现代学徒制标准和规范正在逐渐形成,意义重大,在试点过程中,要紧密围绕共同育人、责任共担以及可持续性发展方面开展实施。
5.组织工作亮点频现
一是领导重视。例如,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吉林市等7 个试点地区,成立由主管教育副市长担任组长、多部门共同参与的领导小组,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共同探讨解决现代学徒制试点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制度先行。例如,博世汽车部件(长沙)有限公司制定《实施管理办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校企合作制度》《学徒技能矩阵》等,为项目建设提供了系列制度保障。三是管理保障。广东省依托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工作指导委员会,由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基于“互联网+”的理念,开发了集企业信息发布平台、岗位申请平台、学籍注册平台、教学管理平台、资源共享平台、考核与评价平台、分析改进平台于一体的“现代学徒制智慧平台”,加强了试点工作日常管理和绩效管理。
(二)主要问题
通过对任务书的备案审查,同时发现一些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1.部分试点单位建设内容不够具体,操作性不强
一是部分试点地区和行业统筹规划、政策引导不足,在引导企业发挥育人主体作用方面办法不多;对辖区内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不够;在统筹校企互聘共用师资队伍方面力度不足,政府和行业的重视程度不高,缺乏明确可行的制度安排。二是部分试点院校校企协同育人责任及分工不够明确,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有待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整体比较宽泛。三是部分试点企业未能保障学徒的双重身份以及学徒的知情权、保险、工作津贴等权益,保障措施不够落实。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截至目前,还有4 家试点单位未确定合作企业,5 家单位未明确试点专业,36 家单位未明确用于支持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资金。请各相关单位尽快落实方案,确保试点工作按期保质完成。
2.部分合作企业的参与主动性有待提高
有的试点企业在校企协同育人方面表现被动,缺乏与学校的沟通交流,人才成本分担机制建设比较薄弱。有的试点企业发挥实践优势,主动参与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专业教学内容改革与教材开发的积极性不高。
根据统计,163 家获得备案的试点单位中,合作企业共承诺投入资金13 237.62 万元,占全部项目总资金的22.09%。说明很多企业还没有把学徒制作为为自己培养员工的重要渠道,主动承担的积极性不强。
3.激励和保障措施有待完善
个别试点地区政府对试点工作的政策扶持不够,特别是在落实试点学校招生自主权和对试点企业优惠政策方面存在差距,对现代学徒制工作的专项投入不够。
部分试点行业对试点工作缺乏指导,在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多方参与的工作协调小组,落实责任制方面存在空白;在发挥行业优势,调动行业企业资源方面尚需作为。少数试点院校在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协调组织或机构方面存在不足,缺乏专人落实负责;投入不够,多方筹措经费投入试点项目办法不多,试点项目经费管理薄弱。少数试点企业在激励与保障机制建设上有待完善,缺乏相关的支持政策和实施方案。
以上是现代学徒制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会影响试点工作的推进质量,使现代学徒制的可持续发展大打折扣。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从不太具有可复制性订单、定向、冠名培养,进入到国家层面推进。一方面希望能够完善制度,在体制机制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希望各个试点单位提供典型的示范案例,能够发挥引领作用,切实推动现代学徒制健康发展。
三、下阶段做好试点工作的几点要求
(一)把握质量核心
质量是现代学徒制培养矢志不渝关注的核心。各试点单位要不断深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各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切实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建立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共同加强过程管理,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二)突出“双元”特征
试点单位要坚持合作共赢、责任共担的原则,切实推进校企联合招生、合作育人、共同评价的双主体育人;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推进专兼结合、校企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建设,形成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的“双导师”制;规范职业院校招生录取行为和企业用工程序,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对经过考核达到要求的毕业生,发放相应的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推进“双证融通”。双元特征非常重要,可以总结很多双元,其本质是校和企的问题,是产和教的问题。
(三)落实三方责任
三方责任是一个热点问题,在实践过程中,不仅仅是职业院校,其他学校同时存在这个问题,现象背后的问题需要大家高度关注。各试点单位要积极推进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签好学生与企业、学校与企业两个合同或学生、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三方协议,明确学校、企业、学徒三方责任,形成学校和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按照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教职成〔2016〕3 号),明确各方权益及学生培养的岗位、教学内容、工作强度及时间等,保障学生在企业期间的安全、卫生、职业病危害防护条件,落实学生责任保险、工伤保险等,将学生取得合理报酬落到实处;对于年满16 周岁未达到18 周岁的学生,要由学生、监护人、学校和企业四方签订协议。特别是实习管理规定第十五、十六条规定的禁止性内容,任何学校和企业都不得违背。特别强调,实习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人才培养基本环节,是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科学组织、依法实施,确保实习内容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口或相近。绝对不允许出现学生“被实习”的现象。凡试点单位违反上述规定的,一经查实立即终止试点资格。
(四)形成四种机制
一是统筹好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方面的资源,建立教育、人社、财政、发改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动机制,共同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由职业院校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企业通过师傅带徒形式,依据培养方案进行岗位技能训练,采取灵活多样的实现形式,切实形成学校和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一体化育人机制;三是打破现有教师编制和用工制度的束缚,建立教师流动编制或设立兼职教师岗位,加大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和专业建设的力度,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师傅,将指导教师的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纳入教师考核并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形成教学任务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的双导师制;四是根据学徒制工学交替的特点,建立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加强过程管理,形成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
教育部将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监控,建立试点工作年报年检制度,对工作不力或造成不良影响的试点,将暂停试点资格。各试点单位要边试点、边研究、边推广,及时总结提炼,宣传和推广试点中的好做法好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