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语近人---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
总书记常用的“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典故,从崇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明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修德——勤学、明辨、笃实三个维度,通俗易懂地讲明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是对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国无德不兴”讲的是,道德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我们知道,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里面它都会有各种不同的、多种多样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有的甚至相互之间还是矛盾、冲突的。比如说爱情观、钱财观等等。但是一个社会要稳定、要和谐、要发展,它一定是需要有一个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对此,习近平总书记讲过,“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
那“人无德不立”又讲的是什么呢?它讲的是道德对每一个个人的发展、进步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早在2004年,习近平同志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对这个问题就有了十分深刻的论述。他说:“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我们古人讲有“三不朽”,这三不朽是立德、立功、立言。从这里大家可以看到,立德是居于首位的,它强调的就是德对于做事、做学问的基础性的前提性的作用。而关于“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面(临)的选择很多,关键是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选择。掌握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就掌握了这把钥匙。”
习近平总书记讲过,“人民”二字的理解就来自于他十六七岁在陕北插队时候的感受。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讲,青少年要从小就要学会做人、学习做人,每天都可以想一想我爱国了吗?我热爱集体了吗?我在家孝敬父母了吗?在学校爱护同学了吗?在社会上遵守公德了吗?这样想一想,就会促使自己每天多做一点。这样一点一滴地积累,就能养成大德。
道德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为何?因为下面还有一句,“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也引用这句话,来告诫我们的广大学子,善小要常为,恶小不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