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之窗

推荐

办事指南

“一个导向 双线运行”的勤工助学管理机制

栏目:辅导员之窗 时间:2021年04月26日 来源:学生处 发布: 阅读:1706 设置

安徽省教育厅2020年高校勤工助学优秀案例

作者刘继峰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学生资助中心主任

        勤工助学是我院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重要渠道之一,是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院资助育人的重要载体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学院立足扶贫帮困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结合自身办学实际和学生资助工作实际,不断强化勤工助学实践育人功能,细化管理过程,探索了“以社会责任教育为导向,长期性固定岗和动态性临时岗双线资助”的工作机制,将校内勤工助学打造成学生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

       一、重视资助育人,在教育管理活动中融入社会责任教育

资助育人是新时期资助工作的新使命。当前教育改革和学生资助工作的新形势,要求在学生资助的全过程中不断加强励志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回馈社会的良好品质。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强调把资助和育人有机融合起来,把资助工作落脚到人才培养这个核心任务上,不断总结人才培养工作经验,重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将培养社会责任感确立为人才培养重要目标写入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并在工作中努力探索和坚持形成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合力。

       (一)以工作联动引导和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学院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校内勤工助学”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等工作联动起来,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促进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责任教育活动“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中规定每位学生需完成5个学分的社会责任教育,每16个小时的社会责任教育学时折合为1学分。“勤工助学管理办法”中规定“对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给予‘社会责任教育’学分”。社会责任教育学分折算计入“大学生素质拓展成绩单”,并在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德育”和“能力”两块考核内容中体现出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结果是学生评奖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这就充分激发了学生奋发进取的能动性,摈弃“等靠抢要”等不良奖助思想,实现资助工作的最大效能。

       (二)以“三位一体”平台抓实社会责任教育实践

       学院坚持扶贫与励志相结合、经济帮扶和思想帮扶相统一,建立了社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和校内社会责任教育基地“三位一体”的第二课堂实践育人平台,有组织、有计划地让受助学生参加平台活动,极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抓紧抓实社会责任教育实践。

       1.社会实践活动包含校园文化活动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校期间不以获得报酬为目的,自愿奉献时间和智力、体力、技能等,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活动形式主要包括社区服务、挂职锻炼、专业服务、文艺体育、慈善活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

       2.勤工助学管理工作中,学院整合全院的教育、科研和管理工作资源,积极开发和优化设置勤工助学岗位,坚持固定性岗位和临时性岗位结合,实行定岗不定人和一岗多人参与的机制,促使更多同学获得勤工助学锻炼的机会。

3.结合校园管理的实际,学院在校园内划定了部分公共卫生区域,设立“校园社会责任教育基地”,以体验式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观念、体验劳动价值、锻炼意志品格,让学生以实际行动得到参与校园建设的获得感,增强学生爱校荣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以勤代补”,抓好校内勤工助学固定性岗位管理工作

       学院面向困难学生,采取“以勤代补”的方式,积极开发校内长期固定的勤工助学岗位,增加资金投入力度,为困难学生提供能力锻炼和通过劳动获得报酬的机会。学院规定,“以勤代补”岗位设置原则必须保证提供足够的工作时间,短期工作或者临时工作不建议设置“以勤代补”岗位,“以勤代补”岗位最低设置时间为一学期,可以设置长期“以勤代补”岗位,但是每超过一年,必须重新招聘。所有“以勤代补” 岗位必须面向所有学生公开,按照公开招聘、择优录取的原则,在招聘过程中优先录取困难学生。通过“三化”管理,切实让勤工助学活动成为资助育人的重要阵地。

       (一)细化勤工助学操作流程,实现“精准化”管理

       一是优化校内勤工助学岗位设置。增加各系(院)、实验实训等教学部门的勤工助学岗位设置数量,充分发挥学生专业技能所学;整合校内资源,开发图书馆、后勤等部门的普适性岗位,扩大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加“大学生一站式服务中心”等直接面向学生的服务性部门的岗位设置,以利培养学生“三自管理”能力。二是细化校内勤工助学日常管理。在定岗、招聘、管理、上岗、考核和薪酬发放等具体工作中,严格按《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中规定的程序开展。

       (二)建设勤工助学信息系统,实行“网络化”管理

       学院智慧校园学工系统中有勤工助学”管理板块,勤工助学的实现全程管理“网络化”。一是对长期固定性勤工助学岗位需求信息进行系统申报和网上公开,通过网上“双选会”为设岗单位与学生提供直接应聘和面试机会,简化招聘程序,提高招聘效率。二对在岗学生的综合考核、用工监督、薪酬发放等实行网络管理,工作台账清晰。三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整合勤工助学数据库与学工系统其他应用数据,辅助了解学生相关情况。

       (三)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

       学院注重加强勤工助学管理机构建设,由学生处归口管理全院勤工助学工作,由学生资助中心负责具体事宜。建立了稳定的兼职管理人员队伍,对口负责校内各部门的岗位申报、过程管理、考核和薪酬发放等具体工作。建立健全勤工助学岗前培训机制,由各用人部门按照岗位性质和工作内容,定期对学生进行以工作技能、日常安全常识等为主要内容的专项培训。同时,着眼于理顺管理体制,明确工作责任,进一步将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发挥勤工助学资助育人功效,学院结合实际修订了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新的管理制度更加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勤工助学特点、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体现了促进创新创业、规范管理、提高报酬等新要求。

       三、“以劳代助”,抓好校内勤工助学临时性岗位资助工作

       “以劳代助”即设立和提供临时性勤工助学岗位,困难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并给予培训,通过劳动获得经济资助。提倡困难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取报酬、学得技能、赢得尊重。学院统筹协调,在校内设置勤工助学临时性岗位,按照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原则,采取“以劳代助”的方式资助困难学生,引导学生经过付出和实践收获成长。

       (一)统筹管理,合理设岗资助

      在秋季开学迎新、学院运动会、校园开放日、举办或承办重大赛事等工作中,都需要有学生配合开展大量服务性和劳动性工作。学院将勤工助学资助纳入整体工作中进行统筹,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或工作落实部门,本着既保障工作正常开展又锻炼学生的原则设置临时性勤工助学岗,按照“公开招募、自愿参加、扶困优先、择优录取”的原则,遴选学生参加岗位服务。并按事先研究确定的标准给付学生劳动报酬。“以劳代助” 将困难学生资助、劳动观念养成与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结合起来,是一个很大的资助理念转变。一定程度激发了学生主人翁意识和劳动积极性,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有助于探索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的结合,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体系。

       (二)积极引导,精心组织实施

       “以劳代助”临时性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置不是随意的,每次都随具体工作,经学院研究后以任务包的形式布置落实,任务完成则岗位取消,并由具体工作的落实单位负责监督、指导和考核。

       2019年3月,学院“大学生双创中心”项目启动后,原规划用地上有300余棵香樟树需要移植后才能开展土地平整和项目施工。经学院后勤部门(总务处)向园林公司询价,移植这批香樟树大约需支付10余万元的费用。学院研究树木移植方案后决定,由总务处牵头、各系(院)配合,通过任务包的形式设置临时勤工助学岗,以“做校园主人,为校园添绿”为主题招聘了近200名在校学生,与全院教职员工一起(教师是植树节义务劳动)开展了树木移植工作。学院领导亲临现场指导,在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全体师生齐心协力,按既定方案圆满完成了树木移植任务,本次“以劳代助”临时性勤工助学共资助学生6.66万元。

       勤工助学是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有效平台。今后,学院将进一步完善机制、优化管理,继续通过勤工助学活动资助困难学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勤劳善为、自立自强的优良品质。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